飲水思源 國有青年
我們于盛世之中綻放,亦如黎明中的花朵。梁啟超先生曾說過“少年富則國富,少年強則國強。”作為一名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新時代供排水人,我對水有著特殊而真摯的感情,它是哺育我成長的“母親”,更是為我指明人生的“良師。”
“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”---奔流不息的黃河哺育了無數的中華兒女,被冠以“中華民族母親河”的美稱?;厥字袊?,列強侵略、辱國條約、日寇猖獗,中華民族于危難存亡之際,炎黃子孫覺醒之時---黃河河畔走出的“鐵血將軍”楊靖宇,受黨組織派遣,創建并領導了東北抗日聯軍,與日寇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,最后孤身一人與日寇戰斗了幾個晝夜,壯烈犧牲,年僅35歲。他曾說過:“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,還有中國嗎?”黃河之水養育的青年,擁有著勇于犧牲的大無畏黃河精神,也正是有無數像他這樣的先驅者,董存瑞,黃繼光…才有了我們獨立自主的中國!他們以拋頭顱灑熱血的青春,在戰爭時代詮釋了壯烈的愛國情懷!
“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”---波瀾壯闊的長江,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。自古就是打江山難,守江山更難,無數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年代,黨和人民面臨著嚴峻考驗,糧食嚴重短缺問題顯得尤為關鍵。就在這緊急時刻,一位成長在長江岸上的青年站了出來,他就是“雜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。23歲的袁隆平于西南農學院畢業后致力于農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,直到他30歲時發現了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后開始了“雜交水稻技術”的研發,他說:“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,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。”曾經有外國專家嘲笑他、譏諷他“雜交水稻簡直是天方夜譚”甚至國內都出現了同樣的聲音,而他卻說:“搞科研,應該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,應該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。”終于,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再重來,從青春年少到華發初生,1980年雜交水稻的研究全面成功,為水稻增產開辟了新途徑,幾乎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糧食短缺的問題,同時向亞非拉地區80多個國家提供技術支持,培育上萬名技術人員,向“讓人類不再承受饑荒”的宏偉志愿邁進了一大步。袁隆平代表了具有自強不息、敢為人先、胸懷天下的長江精神的一代青年,他們用灼熱的青春,在艱苦時期履行了豪邁的護國誓言!
“萬艘龍舸綠絲間,載到揚州盡不還”---已列入世界遺產項目的京杭大運河,被公認為人類文明的奇跡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,我們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,偉大的飛躍需要偉大的奇跡,偉大的夢想需要充滿生機的青年!王亞平,這位80后摘星星的媽媽,創造了“九天攬月”的奇跡;馬曉東,這位86年出生的中國大數據行業領軍人物,研發出健康碼、行程碼,創造了全國新冠防疫管控奇跡!更有數以萬計的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著奇跡...他們用智慧的青春,在這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實現著壯麗的強國夢想!
水是萬物之源,一方水土一方人,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品質,也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民生民計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就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做出指示:以水定城,以水定業,高度重視水安全風險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水潤民生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。我有幸成為這重要環節中的一員,我生長在運河古城,求學于長江江畔,領略過黃河磅礴,把控著供水安全。“擔當和責任”是我對供排水人的理解,“淡泊與奉獻”是我作為供排水人的工作理念。我是一名共青團員,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,發揚中華民族崇高精神,以先進人物為榜樣,在黨旗的指引下,用一份堅守、一份力量向新時代遞交一份滿意答卷!
?
新區公司張一喆